""《说文解字》里解释为"木曲直"后来引申出温顺、灵活的意思。像"似水"成语,直接把柔跟水联系在一起——水多聪明啊,能绕能转还能滴水穿石。我特别钟意"柔嘉"古语词,《诗经》里就有"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女子温柔又美好。现在起名要是用"嘉柔"反过来念,既保留古典味又不容易重名。
起名最怕读着拗口,我邻居家娃叫"初"挺诗意的名字,结果姥姥总念成"肉粗"所以得注意平仄:第二个字最好用第一或第二声,比如"柔安"比"柔静"口。另外别堆砌同声母字,"柔若"双"r"发音累得慌。最近特别火的双字名"柔""予"开口音接""绵长尾音,念起来像唱歌似的。

去年某省新生儿名字统计里,"柔"居然排进前十,幼儿园一点名能站起来三四个。还有"柔"、"柔"这类网红名,美是美但缺乏辨识度。我表姐当初非要给女儿起"柔"结果发现小区里有五个"zǐ róu"试试"砚柔"这种冷门组合,砚台象征文雅,配上柔字意外地有书卷气。
从戏曲里扒拉出个"荑"本意是嫩茅草芽,《卫风·硕人》里"如柔荑"美人手指。要是嫌太古典,"柔与"现代组合很有哲学味——柔软与给予。最近收藏了个特别的名字"缆柔"取自缆绳的柔韧特性,寓意柔中带刚。我家二宝最后定了"柔"她爸说"见世间至柔之物而心生欢喜"虽然长辈起初觉得怪,现在越叫越觉得独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