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财神真君姓赵名郎字公明,是终南山人,发明了担、钧、斗、井、角和尺等度量衡。他在与别人交易的过程中,一直秉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主张义中求利、公平买卖,把道德、信誉放在首位,因此生意兴隆。
后来赵公明受到了朝廷的迫害,避世峨眉山修道,昀终修成了驱雷役电、呼风唤雨、除瘟剪疾、保病禳灾的高超道法,得到玉帝的赏识。先后敕封为“神霄宝殿主领雷霆副帅”“值殿大将军”“上清正一玄坛飞虎金轮执法赵元帅”等职。
姜子牙奉元始天尊敕命封神,令其统领“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4位神仙,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合称五路财神。
这5位财神实行分工责任制,赵公明负责中央地带,兼顾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故又称“中路财神”。因为赵公明生于除夕子时,两年之际,所以商人们在除夕夜都要在家一夜坐到天亮,迎接可以为他们带来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与中央5个方位的财运。
民间传说中的九大财神
一、王亥
王亥(公元前1854年——公元前1803年),夏朝时期商丘人,商族。他是商国的第七任君主,不仅帮助父亲冥在治水中立了大功,而且还在商丘服牛驯马发展生产,发明了牛车,用牛车拉着货物,到外部落去搞交易,开始促使农牧业迅速发展,使商部落得以强大。
王亥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为“商人”,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商业”,人们尊称王亥为“华商始祖”。民间传说王亥是中路财神,掌管六十岁人以后的财运。
二、比干
比干,沫邑(今河南淇县)人,商代帝王太丁的次子,官少师(丞相)。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商王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商纣王)。从政40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终年(公元前1063年)63岁。
民间传说比干有次强谏使纣王大怒,纣王让比干把心挖出来,比干于是自己将心摘下,扔于地上,走出王宫,来到民间,广散财宝。他虽然没了心,但因吃了姜子牙送给他的灵丹妙药,并不曾死去。
因为没了心,也就无偏无向,办事公道,所以深受人们爱戴、称赞。当时,在比干手下作买卖者,都没有"心眼儿",大家公平交易。自古道"无面不好"把比干这位老幼都无欺的君子立为财神,人人敬服。比干为东路文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后的财运。
三、范蠡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被后人尊称为“商圣”。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
范蠡最有名的故事就是与西施的爱情。当年范蠡到民间物色美女,民女西施和郑旦被选中送到吴国,计谋是送给夫差美女,以消磨他的意志。越国于公元前473年打败吴国,实现了复仇的目的。
范蠡立有大功,被封为上将军,但是他却急流勇退,毅然离开越国,带着恋人西施泛舟江湖。范蠡为南路文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后的财运。
四、关公
关公关羽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关羽在道教的神仙中也是有着很高的地位,关羽在佛教中被尊称为伽蓝菩萨和护法神将。由此可看关羽在来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在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甘肃,湖北,以及南方沿海地带很多地方都有关羽的寺庙,可谓壮观雄伟。关公为西路武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后的财运。
五、赵公明
赵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称赵玄坛,赵公元帅。“玄坛”是指道教的斋坛,也有护法之意,为道教四大元帅之一。同时为阴间雷部将帅和五方瘟神之一。又相传为正财神,司掌世间财源。
赵公明是一位经商奇才,经商理念以信用为本,以聪颖勤劳而聚财有方;以经营得当,管理严密而理财有道;以慈善爱民、仗义济困和疏财爱国而用财有义。古人在感悟赵公明的财富文化时,将赵公明逐步神化。
赵公明是在汉族民间传说中是主管财源的神明,财神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道教赐封,二是汉族民间信仰。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汉族民间信仰为天官天仙。赵公明为北路武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后的财运。
六、端木赐
端沐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以字行。汉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赐为西南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前的财运。
七、李诡祖
李诡祖,是民间信仰的一位财神。生日九月十七,忌日七月廿二。在民间称增福相公,文财神,增福财神,福善平施公。魏孝文帝时任曲梁(今河北曲周)县令,清廉爱民,去世后立祠祭祀。
文财神李诡祖在汉族民间最受欢迎,古代木版年画上的财神像大部分是他,清代和民国期间钞票上的财神像也是他。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喜、财。
画像中的李诡祖文雅非凡,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面带笑容,一手执“如意”,一手执“元宝”或“聚宝盆”,写着“招财进宝”四字。李诡祖为东北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前的财运。
八、管仲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今安徽颍上),周穆王的后代。是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最有名的“八拜之交”头一个就是管仲和鲍叔牙的“管鲍之交”,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管仲还有一个著名的事就是最早的官营妓院是春秋时齐国宰相管仲于公元前七世纪中期开设的。管仲为东南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前的财运。
九、白圭
白圭,战国时期中原(洛阳)人,名丹,字圭。有“商祖”之誉。在魏惠王属下为大臣,善于修筑堤坝,兴修水利。《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他主张减轻田税,征收产物的二十分之一。
提出贸易致富的理论。主张根据丰收歉收的具体情况来实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方法经商。谷物成熟时,进收粮食;蚕茧出产时收进絮帛,出售粮食。白圭并提出了农业经济循环说,认为农业的一个周期为12年。他亦认为经商要按时机,就像孙子吴起用兵、商鞅行法。
白圭的自成体系的商业经营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直到明清,最大的商帮———徽商还保留了许多两千年前白圭的遗风。白圭为西北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前的财运。
今日农历三月十五,正是道教财神赵宫明的圣诞日,借此机会来了解一下这位财神爷。
赵公明者,世人俗称财神爷,然为财神爷者,绝非赵公明一人,然财神之说,源起于赵公明。
一千年前,终南山下,楼观台前,秦国故地,扶风郡内,赵玄朗生。姓赵,字公明。
赵公明年轻时,以背运终南山木材为生,最后硬是敛财无数存钱无库,一时心灰意冷,遁入终南山中修道为生。在这过程中还是一如前世勇猛,曾生生逼退过老虎,却依然倍感无趣。
时年,张道陵修道于洛阳,赵公明亦前往洛阳游历,与张道陵结识,后赵公明率先前往青城山,为筹建天庭地府之事奔忙。
张道陵在青城山练丹之时,由赵公明在洞外守护,最终被封为玄坛真君一职。除此之外,他为各路人马筹集粮草物资,使其得以正常运转。
赵公明是脾气极好之人,虽然他是资历极老的散仙,但地府初建成之时,连鬼都没得来,然后赵公明还要给地府捉游魂野鬼来,以增加地府的鬼气,以免地府不像地府,好吧,你可以想象一个上古散仙,勇猛战士,像捉鸡一样,四处抓游魂野鬼的情景么?
又因为他捉鬼,所以,有人病死了,大家都愿意相信是他害死的,而他害死的原因呢,就是他需要给地府抓更多的鬼,于是,他被大家当成了“瘟神“,那时刚捉完鬼的赵公明同学想说是”我捉的是游魂野鬼好嘛,我是散仙,我是有底线的好嘛!我很能打,我很会赚钱的好吧,我这只是兼职好嘛,喂,你听我说好嘛!喂,你别死啊!“,可这些话,又有谁能听得到呢。
青城山的几百年时光,其实是赵公明觉得十分无语,又十分自在的时光。
长居洛阳,见过各路散仙,清楚各方底细,所以居住在青城山的各方小仙小妖们,每天晚上都跟开故事会一样,蹲在树下磕着瓜子就能听一场,讲的全是各大散仙趣闻,聊的全是各路大拿的前世今生。讲完了还说,大家快散了吧,一会儿还得去捉鬼。
至于赵公明在青城山的威望有多高,通过人们把青城山的主峰,称为赵公山便可一见端倪。但他最得意的八卦经历,是通过自己的八卦推理出白素贞是女娲座下两灵兽白矖和腾蛇孩子。此事让他一战成名,但也有些稍微惹恼了上古大仙,最后大家觉得,赵公明吧,得做点正事了。
于是,在天庭各路人马都仙列仙班之后,赵公明最终任职于正财神一职,掌管世间财运。统领招宝、纳珍、招财和利市之事。
一界上古散仙,曾经的特种部队猛将,天生的商界奇才,著名的八卦爱好者,坚定的任务执行者,最好脾气的仙人,总算担任了与他特长相符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