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穴,就是利用龙脉的地层结构,在龙脉中找到蕴藏着脉气能量的那一个地层,然后顺着地层寻找脉气能量聚集最集中并且能方便的让我们最有效利用(接收)脉气能量的那一个位置(地方),然后在这个“地方(位置)”范
阴宅风水
吉祥地往往是一块区域,而“穴”则是这块区域中最吉祥的那个点。风水学认为,生气就是在这里从地下冒出来的。“点穴”就是指在综合考虑了山水状况之后,准确地找到山环水抱的这块区域中“龙”、“砂”、“水”种种景观意象最完美的那个点。站在这个点上,人们能得到最丰富的心理感受。
风水术认为点穴非易事。三年寻龙,十年点穴。先看龙脉明堂,再确定穴位。差之毫厘,谬诸千里。黄妙应《博山篇》云:“穴有高的、低的、大的、小的、瘦的、肥的,制要得宜,高宜避风,低宜避水,大宜阔作,小宜窄作,瘦宜下沉,肥宜上浮。阴阳相度,妙在一心。”
在寻找“穴”的过程中,还有一种辅助性的方法相土石,也就是要借助考察土质的好坏来判断该地点生气的旺衰。
“穴”被点中之后,将成为建筑群落中核心建筑的基址,如城镇主街道的十字交叉处、都城的朝殿、州郡的公厅、宅舍的中堂等。
风水家认为“真龙穴”很多很多,但“真龙穴”和“真龙穴”的能量大小不一定相同,千里来龙龙脉未断的“真龙穴”的能量远远大于十里来龙龙脉未断的“真龙穴”的能量,“真龙穴”的能量越大,富贵就越大。但无论如何,只要是“真龙穴”,就至少能保证人达到县团级的富贵程度。
定穴法点穴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穴场,二是穴位。"穴"古意为土室,是人类防风避雨的地方,所以点穴的核心就是寻找藏风聚气的地方。
(一)穴场穴场是穴位的外围。穴是核,穴场是保护层,是肉是皮,穴位最大为2平方米,而穴场就大得多了,构成穴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来龙要生动,活泼;
2、要有峰腰鹤膝(束气的地方);
3、穴星要完美,秀丽;
4、要选择在有龙气的地方定穴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龙气到的地方,最美也是假的"穴下若无真气脉,面前空有万重山"。
5、站在穴星顶上眺望四面八方,好象一座城堡一样,层层护卫,层层关键,藏风聚气,固若金汤,古人叫回应,;
A初落山祖近山来,局势必须宽,
B腰落余技作城郭,
C吉气族斯泊分落后龙擘脉去,贯穿还可取,
D脉落曲曲尽是龙,气势最豪雄。
也即是初落穴的后面,环抱穴位,未落位于穴位前(龙虎砂外),分落位于穴左右,山近祖山落脉,环抱穴位,腰落环抱在末落的外围,还有认好四势;
(1)详前观后,防空旷面吹胸劫背:
(2)观左盼右,忌凹缺面割耳射肓。站在穴星顶上,眺望四周,前面平整开阔,锅钳,有九曲水,玉带水流过,或水聚的地方,有龙虎砂护卫,有
斜坡由穴星一直延伸到水边附近,穴位就在这一斜线上,在穴星的斜坡上,不能点在顶部(怪穴除外)。
(二)穴位
1、太极定穴法站在外围看,发现有一个园晕,隐隐约约,仿仿佛佛,粗看有形,细看无影,远看似有近看似无,侧看则露,正看模糊。这就是我们所寻找的真穴。
(1)太极晕的上部,有半月型的形状,有分水道向左右分流左右分水,向下部中间流去,叫做合口,而且合一般对正穴位的中线。
(2)太极动而生阳,园晕肥起为阳。中心突起,故为动中之静,即窝中有泡,窟中突起的地就是穴位,开莹时宜浅不宜深。
(3)太极静而生阴、园晕瘦陷为`阴,中心有窟,故为静中之动,即泡中有窝,突中有窟的地方就是穴位,开莹时宜深不宜浅。
2、两仪定穴法两仪就是阴阳,地理以山为阴,水为阳,阴阳之中又有阴阳,龙行龙的阴阳,穴有穴的阴阳。两仪定穴的形状基本上和太极晕相似,不同的是,在太极晕中间有上半部瘦,下半部肥,或上半部肥,下半部瘦。左半部瘦,,右半部肥,或左半部肥,右半部瘦,瘦而下陷为阴;肥而突起为阳,在点穴前先把太极晕周围的草木除去,才能分出肥瘦和凹凸;一半肥,一半瘦,一边凹,一边凸,这是阴阳二气交媾的地方,天地交媾,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即是阴阳之道,所以我们在定穴位时,一定要定在阴阳交合的合缝线的中点上,才为正确,偏左偏右,都不能化生。
3、三势定穴法三势就根椐人的立、坐、睡三种姿势演变过来的,所以在穴场确定之后,穴星高大时,就特别注意,观察穴星的形态,是站,是坐,还是睡,观察错了就全盘皆错。立势:山势如人站立,头俯身耸,气往上浮,这时出脉,结峻忿,左右低下,穴宜取低处而点。
6、加减定穴法加减定穴法,主要针对左单堤和右单堤而言,而且必须有左、右水过堂,收左右砂水到堂顾穴。如右单堤右山先到,虎抱龙,穴向右,枕左加龙减虎,水要从左来往右去,过堂,右山逆水,方合局。
7、聚散定穴法气聚则吉,气散则凶。所以点穴一定要选聚气的地方点,但聚散有三种,一是大局这聚散;二是穴场之聚散。首先选取大局聚气,这样从山团聚,众水相汇,罗城周密,风气融结,不隐不跌。其次选取穴场聚气的地方,观穴星周围,龙气所到的地方,有否窝面,或垂乳,开口,或吐后,或钳,或泡,四山拥从,有这些地方点穴,才是气聚之处。
还有真气融结,必有界水分明,上有分,下有合,前有应,后有乐,明堂之水自然来会,或湖泊,或池沼,或溪涧,或田源,不是融注,定得特朗。但真气聚处,明堂决不宽旷,若明堂旷,局势大,必须穴前有内堂,或低田,或小水,或灵泉,或池湖注聚,才是真气融聚的地方。如果阴堂宽阔必须有阴州关栏束住内气,而元辰之水聚于明堂,外水或远湖,或横带,如此明堂宽阔无过无妨。
8、向背定穴法向背定穴法主穴位周围的山形是否对我有情,向我者为有情,有情则吉,背我为无情,无情则凶。所以点穴时一定注意,宾主是否对我有情,向我他顾和往外之态,水城抱身无斜走,堂气归聚无倾泻,毯褥铺展无徒峻等等,这样才是气聚融结,和山水之情相向也。所以古云"一个山头下十坟,一坟富贵九坟贫,共山共向共流水,只看穴情零点不真"就是这个道理。
9、耳角定穴法枕龙耳角定穴法,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看有没有夹耳峰,夹耳峰在穴后的左右两旁,主要起挡风的作用,所以定穴位时,不要随便的移上、移下,就选在夹耳相对,藏风聚气最佳的地方,也就是说:安龙头枕龙耳隐而不露,两畔取用耳烁照穴,穴即在翼厚的地方安龙头、枕龙角,角耳之下,随山之大小,依十分之一比例,取其相对称。古人云:安龙尜枕龙耳,隐而不露而不隐穴当划,左右乐山不照穴,扦之定主家消乐。所以这种方式也是以藏风聚气不露为准则。
还想要了解》》四种寻龙的方法如何使用
龙脉行度原来非美,于将至结穴之处忽转为秀实雄伟,生动有气,其势由凶转成吉象;或龙脉行度原来生动秀实,于将至结穴处却转成孤耸劣状,其势由吉转成凶象,即称龙之剥换。
透过剥换大变小,粗变细,自凶变吉,由老变嫩,有如蛇退皮、蝉退壳,脱胎换骨,面貌一新,必有穴可寻。由吉转凶者不可造葬,由凶转吉者可以造葬。概龙脉行度时有剥换,穴之真假良窳,可以审龙之剥换变化而知悉。
龙行者,即谓龙脉蜿蜒行走而不住,则其气势冲奔不能融聚结穴。龙止者,谓龙脉以得过峡束气而停其奔窜流散,或有砂体纳其过盛之气,并藉以环抱护卫而融结成穴。行龙有其一定的规律,‘有的要行数百里才绡穴,有的数十里结穴,也有行数百步即结穴。地理师如不能很明智的分清楚是结穴之龙,;还是过龙,就难于正确地找到穴场。
龙气须见行止,方能融结福地吉穴,:若只行而不止,或只止而不牙,纵有结穴,亦是非真。
龙行则山势奔走不停,水势湍急而不回环,山水不聚,门户不关;龙止必尊星不动,逆水回拦,砂交水会,水口关严。
龙行必分牙布爪,枝脚闪后;龙止则藏牙缩爪,手足向前。
龙之行所:合水之地,见有聚水或水汇集,是龙之止处。龙欲行,分永导之;龙欲止,合水证之。
所以辨认龙的动静行止,一看山势的起伏顿跌,二看砂水磺必水之分合,四看水口之关拦。
辩干枝为认龙脉的第一要义,从太祖山发脉首分干脉,干中再分枝脉,大枝脉又可分出枝中之干,干又分枝,枝上再生小枝。一般情况干龙结作贵于枝结,枝干之义可以比作人之全身,干龙如人之身干,往中间出脉,枝则如同人之脚手,分两边护送,龙行到头结作,又如人之脚指和手指,分牙分爪。
也有特殊情况,干龙之两头均连着祖山,干龙顺其脉息从一边行度,而枝龙皆在另一边生出,此干龙俞行俞有力度,而旁生枝龙,俱短促秀嫩。凡主干行龙必有两条大水夹送,两水交汇之处,便是真龙结作之所在,结作面大而粗犷者多为城镇所居之地,结作面小而精巧者则会生出多个发清贵之美穴。
脱卸与剥换者即脱去粗老再换细嫩,不论干枝凡初出之龙,必是粗恶顽蠢,需经几跌几断之后方能变得秀美,未经搏换之龙,罡煞之气未卸。不可结穴,倘用之乃草寇灭绝大凶之地。
点穴
指择定安坟立宅之地。名为点穴者,谓其地当立于龙脉真气融聚的结穴之所。风水家认为,点穴是堪舆中最关键的一环,不可稍有闪失。郭璞《葬经》:“势来形止,是谓全气,全气之地,当葬其止。”注云:“止之一字,最谓吃紧。世之葬者不乏全气之地,但于止处则有昧焉耳。夫千里来龙,五尺入手,才差一指,尽废前功。纵奇峰耸拨,秀水之玄,皆不为我用矣。《指南》云:立穴若还裁不正,纵饶吉地也徒然、高低深浅如葬误,福变为灾起祸愆。”而且,真穴步位极小,尺寸不可更变,如果左右移易,则失其所在。《玄女青囊海角经》云:“定穴之法如人之有窍,当细审阴阳,熟辩形势,若差毫厘,谬诸干里,非惟无福萌佑,抑且酿祸立至,可不慎欤?”要点得真穴,当如《葬经》所云:“乘其所来,审其所废,择其所相,避其所害。”“乘其所来”指的是辨明龙脉真气的来势行止,使脉不离穴,穴不离脉,细察其阴阳、强弱、顺逆、急缓、向背、生死、浮沉、虚实,来确定地点的前后左右,尺寸增减,达到内接生气,外扬秽气的目的;“审其所废”,指的是形局入首自然之势,往往为人工所破坏,或牛羊践踏,或开垦种植,或修筑损益,或锄掘增减,使三分三合之势不复存,使蝉翼、金鱼之形不可得,真伪莫辨,于此则当以其龙真局正,水净砂明,观其前后左右之护卫,心目相度,酌量扦穴;“择其所相”,相者辅也,指当观其蝉翼之护卫,三分三合之崎急平缓以定葬口之所在,“避其所害”,谓避去死气以求生气,讲究阴阳、生死、大小、深浅、向背,求三吉,远六凶,避五不葬之山,十贫十贱之地。如此则能点得真穴而顺天命夺神功,得自然造化之灵秀。